【书评】《为什么战旗美如画》---铭记,是最好的纪念与缅怀

2024-05-19 作者:潘宏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审核:

【读书者说】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抗美援朝老战士采访实录》(以下简称《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是参考消息报社总编辑陶德言和新华社辽宁分社前社长曹智联合主编的一本致敬“最可爱的人”的大型专题报道成果辑录,内容是《参考消息》2021年9—11月刊载的10篇“专家纵横谈”文章和70篇志愿军老战士采访录。在202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该书正式问世。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的出版,为抗美援朝战争史研究呈现了新成果。书中收录了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10位抗美援朝战争史研究专家,在回顾和论述抗美援朝战争历程的基础上,对这场战争进行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深刻解读,观点鲜明而富有深意:或对中国抗美援朝出兵决策战略考量进行分析,让读者领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艰难时刻,及时调整战略重心,以国家利益为重,作出抗美援朝伟大决策的丰功伟绩,以及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极具历史借鉴意义的战略指导;或认为要从抗美援朝战略决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面对强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胜利”;或通过梳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对手的看法——“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足以击退中国军人”,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中国气派和中国力量。有关这场战争伟大意义的论述,让70多年后的我们,进一步感受这场惊天动地的新中国立国之战、正义之战,对中国现代化国防和强军之路的奠基性意义,以及外国人无法理解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的不同凡响,深刻展现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铭记,是最好的纪念与缅怀——评《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资料图片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的出版,为口述史研究增添了一部力作。“老兵访谈录”采访报道了70位志愿军老战士和烈士亲属,再现了70多年前的战争和战场,报道生动鲜活而富于历史代入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什么是不惧“粉身碎骨”的牺牲精神,什么是烈火焚身时的钢铁意志,什么是坚守坑道的饥渴与煎熬,什么是几十小时飞行起落训练后升空“拼刺刀”的壮举。

  口述史的研究对象是参与和见证历史的人,受访者的大众特性是口述史不同于传统历史研究的重要特征,是口述史发展呈现蓬勃生机且极具群众基础的重要原因。传统政治史和军事史专注精英叙事,或把高级将领视为天然的“主角”,普通官兵在历史中则难觅踪迹。《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聚焦广大志愿军普通官兵,更关注受访者口述史料的规模效应及其反映的时代信息和集体意识,进而体现了口述史来自大众且服务大众的社会功能。

  倾听,是对历史参与者由衷地尊重;铭记,是为了更好地纪念与缅怀。《为什么战旗美如画》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为官修正史的“骨感”增添了大众色彩与温情,在致敬时代英雄的同时,成为抗美援朝口述史研究的一抹亮色,彰显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力量。

铭记,是最好的纪念与缅怀——评《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陶德言 曹智 编 红旗出版社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的出版,为传统媒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新视角。全书用最中国式的话语风格,讲述了曾经与世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联合国军”较量的70位志愿军战士的战场故事,让世界知晓“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是因为他们凭借血肉之躯与钢铁较量,用“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2023年11月,在第十批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后不久,笔者有机会到韩国国防部历史研究所和外国语大学全球战略研究院进行学术访问。这次学术访问,中韩学者都表达了加强学术与民间交往对话、推动双边关系向好发展的共同愿望。《为什么战旗美如画》的大众叙事报道,在战争纷繁的当今,有助于唤起人们对战争灾难的记忆,传递珍视和平之声,体现了中国媒体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自觉。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的出版,为新时代高扬正气的社会舆论作了积极引导。时代英雄是指引时代前进方向的信仰力量。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之所以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他们用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展现了信仰的力量。正如《为什么战旗美如画》一书的作者所言,半年多来的采访报道,有过泪水,有过感动,有过愤慨,有过激昂。只有亲历过战争的人,才知道血色里的和平有多珍贵;只有与死神抗争过的人,才懂得平安的生活有多幸福;只有采访过这些老战士,聆听过他们故事的人才明白:铭记,是对这些“最可爱的人”最好的致敬。

  “为历史存证,为英雄留像”。每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英雄,新时代更是呼唤英雄辈出的时代。《为什么战旗美如画》一书的推出,对大力营造全社会“学习英雄、崇尚英雄、关爱英雄”的氛围大有裨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使其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世代传承和发扬。

 作者:潘宏(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