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献荐读(第4期)——大学语文素养(一)
2023年05月26日 10:09:08 作者:李骏 来源:图书馆 审核:
各位读者好,本期的荐读主题是大学语文素养,我们选取了图书章节层面的内容进行推荐,以此进一步提升文献荐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本期推荐的4本书涉及语文教育学、大学语文教材及文学作品选,均来自于超星汇雅电子书数据库,欢迎各位读者通过校园网络访问数据库网址http://www.sslibrary.com进行阅读和下载。
本期文献列表:
图书《大学语文教育学》 邵子华 著,2016年
图书《大学语文实验教程》(第2版) 张新颖 主编,2017年
图书《新编高职大学语文》 邝姗 编著,2016年
图书《幼儿文学作品选》 王丹丹,吕银才 主编,2014年
书名:大学语文教育学
作者:邵子华
页数:502
出版时间:2016年5月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H19
大学语文教育研究包括三个层次的基本问题,即事实问题、价值问题和技术问题。事实问题包括语文教育的历史演变、基本特征、构成要素等基本事实,以及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性质、状态、关系等客观属性。价值问题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目的的设定、意义判断和各种可行的教育途径之间的文化抉择。技术问题涉及语文课程的实现方式、设计程序和教学的操作手段等。这三个层次的问题常常纠结在一起形成错综纷繁的现象。我们不仅要描述这些现象,揭示这些现象的本质,而且要从学理上论证它们的科学价值、实践价值以及生命价值。
(来源:第一章“概论”)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以语文能力为表现形式,以人文素养为灵魂的包括众多语文要素在内的认知功能的运动系统。
语文感觉、语文能力和语文思维是语文素养系统中的三个关键概念,它们都属于“能力”的层次,在系统中居于核心和枢纽的地位。这三个概念既分别独立又互相交叉。大致说来,语文能力居于显性的外层,它可以物化出来;语文感觉居于隐性的中间层次,联结语文能力和语文思维;而语文思维则处于最隐蔽的深层,为语文感觉和语文能力提供动力,并通过它们来体现。语文品质、语文精神和语文方法则是属于“态度和价值观”的层次,可以认为是语文素养的根系。它们隐蔽地存在于语文素养系统中又对语文能力发挥着主导作用,它们根植于人的生命深处,在内为人的魂魄,在外为人的处世态度;发为言语则见风骨和灵性。语文感觉、语文能力和语文思维,语文品质、语文精神和语文方法共同构成一个人的语文态度。一个人的语文态度和他的生命态度相融合,相消长。
(来源:第三章“大学语文素养系统”)
语文综合学习是指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完成学习主题任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学习方式。综合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运用信息的现代意识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最终建立起感性体验、价值理念和自然生命融为一体的知识结构。综合学习的实践性很强,或者侧重于具体、直接的社会参与并与他人协作,或者侧重于不同学科的内容组合的问题情境以及对问题的探究,或者侧重于为解决问题所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运用。
综合学习必须具备以下要素:一、对课题的追求必须是真正出自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二、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广度与深度。广度是指内容是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度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是现成的而且不可能是唯一的。三、可以预测解决问题的办法,明白学习的方法并能够经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四、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作品表现出来,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这既可以坚定学生的自信,又可促进学生认知图式的更新。五、具备必要的信息资源和物质条件。
(来源:第六章“大学语文学习”)
书名:《大学语文实验教程》(第2版)
作者:张新颖 主编
页数:360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月
中图分类号:H19
大学语文作为人文教育的基础课程,是由它的语言文学特征所决定的。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感情容载于母语之中,容载于母语的文学形式之中,它以最感性最易接受的形式传播人文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语言与文学都有社会性的特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生动变化的,所以,我们通过语文所学习的,不仅仅是古代的历史知识和民族感情,也是当下的社会发展与感情世界。(来源:陈思和序言)
本教程以重新发现和认识母语为出发点,希望能够通过多个方面的学习,培养起对母语的感情和信心,激发出自觉意识和责任感,综合提高语文水平和能力。
这里所说的语文水平和能力,主要是指现代汉语的语文水平和能力。
本教程共设十二个单元,每个单元选文五篇。全书基本结构如下:
以“重新发现母语”为首单元,标明立意。
中间十个单元是主体,分为三大部分:
“汉语文学的长河”三个单元和“汉语中的译文”两个单元组成第一部分,从历史的过程中来呈现我们现今语文的主要来源和基本构成因素;
“立意与构思”“组织与结构”和“修辞与风格”三个单元组成第二部分,从不同的角度选取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好文章;
“说话的艺术”和“日常生活与写作”两个单元组成第三部分,关注的是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最后以“语文常谈”作结,呼应首单元,同时提醒:语文水平的提高和能力
的培养,不是随着这个课程的结束而结束,而应该成为一个不间断的自觉努力的过程。
整本教材共选文六十篇,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内,不可能也不必要每篇细讲,这个数量的篇目是为了给教师和学生增加自主选择的弹性,也为课外的学习提供基本的文本。(来源:本书前言)
我们把“重新发现母语”设计为《大学语文实验教程》的第一单元,目的是想在这里提醒,对于我们自以为非常熟悉的语言,需要去经历一个重新认识、重新发现的过程。重新认识和发现母语,既是这门课程的出发点,也是贯串这门课程的核心线索。
怎么重新认识和发现母语呢?
这一单元的选文,从简单开始,简单到你会嫌它太简单,可就是简单的字、词、句,可以表达深厚的感情,蕴含丰富的信息,具有奇异的魅力。熊秉明《教中文》的小诗是简单的代表,钱锺书《论易之三名》读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会感到复杂和深奥。从简单到复杂的跨度很大,这固然是编者有意的设计,实质上更是汉语表达的丰富性形态的呈现。(来源:正文第1页)
书名:新编高职大学语文
作者:邝姗
页数:203
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中图分类号:H19
《新编高职大学语文》具有以下特色。第一,在总体布局上采用模块组合。它突破大学语文传统上按文学史时期或文学体裁布局的体系,根据审美教育和社会人生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将全书分为六大模块,并将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作品分纳其中,从而在美的陶冶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各种各样的人文教育。第二,在分体结构上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在各个模块的统领下,又分设若干专题讲座,从不同侧面和层次体现模块的总体要求。从模块看,选文是不分时代和体裁的,而从讲座来看,时代和体裁又是相对集中的,譬如先秦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现代小说、散文、诗歌,欧洲古典小说、戏剧,西方现代派文学等都相对集中在某一专题进行讲授。这样全书就把人文教育的系统性和审美教育的系统性较好地结合起来。第三,每个模块相对独立,各成体系。每个模块都有总体的阐述和启示,下属专题讲座又分为若干层次:文体和作家介绍、文本阅读、文本注释、作品评析和学生思考空间。这种完备成熟的学习系统,有利于学生把阅读、思考和写作实践层层深入地结合起来。(来源:前言)
书名:幼儿文学作品选
作者:王丹丹,吕银才 主编
页数:269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中图分类号:I106.8
幼儿诗的听赏和诵读,根据不同的艺术类别,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幼儿抒情诗侧重于抒发幼儿内心的情感,因此诵读前先要让幼儿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是什么情感,是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是表现他们游戏、学习的快乐,或者是他们小小的烦恼等。只有理解了,才能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表达,所以家长或老师诵读前的讲解是很有必要的。幼儿童话诗是用诗的形式讲童话故事,幼儿叙事诗是用叙述事件来表达幼儿的情感,它们都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诵读前可以先把故事讲给幼儿,分析一下诗中人物的性格,运用一定的技巧范读几遍,再让幼儿诵读,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
幼儿散文诗的诵读要注重诗中的意境美,用丰富的表情和动作、适中的语速和语调,把幼儿带入优美的意境中。篇幅短小的可采用整首跟读,篇幅长的可采用分节跟读,这样才不会破坏诗歌的完整性,切忌一句一句地跟读。要以完整的艺术形象感染幼儿,让他们领略诗歌的艺术美,从而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和欲望。领读几遍之后,可采用家长和教师小声读、幼儿大声读的方法,最后让幼儿独立诵读。
(来源:第三章“儿童诗”)